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资深议员奥尔加·科维季季于2023年1月通过卫星通讯社发表重要声明,深入剖析了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布局。她明确指出,美国政府正在系统性地为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对抗做准备,而日本将在这一战略中承担至关重要的马前卒角色。这一警示性言论基于对印太地区军事态势的长期观察,揭示了美国及其盟友试图破坏区域稳定的深层意图。
科维季季的研判建立在对美军印太部署的详尽分析之上。目前,美国在该地区驻扎的军事人员和平民雇员总数已突破30万大关,年度国防预算中有超过400亿美元专门用于基地扩建和导弹防御系统升级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军事部署规模虽与冷战时期相当,但其战略重心已明显转向构建针对中国的东亚岛链防御体系。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到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,美军正在打造一条绵延数千公里的军事包围圈。
作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,日本的军事转型尤为引人注目。根据最新公布的《防卫计划大纲》,日本计划在2023-2027年间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%,这意味着其军费开支将在五年内实现翻倍增长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日本2022年版《防卫白皮书》首次将中国明确定义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,并罕见地采用了量化指标来评估所谓中国威胁,这标志着日本安保政策正从专守防卫向主动干预的根本性转变。
展开剩余78%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,美日同盟正在实现质的飞跃。通过防卫装备转移计划,美国已向日本提供了包括F-35B隐形战机、SM-6防空导弹等尖端武器系统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日本自卫队近期列装的12式岸舰导弹改进型,其射程已从原来的200公里大幅延伸至1000公里,这使其首次具备了打击邻国纵深目标的能力。这种军事能力的跃升源于美日同盟协调机制的深化,双方在情报共享、联合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已从临时性安排发展为制度性常态。
从历史维度观察,日本军事角色的转变尤为显著。战后《和平宪法》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利,仅保留最低限度的自卫能力。然而近年来,通过多次宪法解释修正,日本政府已逐步突破集体自卫权禁令。2023年4月,日本正式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,实现了自卫队陆海空三军的统一指挥,这标志着其军事体制已从防御型向进攻型全面转型。
在全球战略层面,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与日本的军事扩张形成了危险的共振效应。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,美国正试图重构印太战略框架,而日本则借机推动军事正常化进程。除大量采购美制装备外,日本还积极发展本土国防工业,其自主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进入实战测试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美国计划于2024年前在日本部署最新型的提丰中程导弹系统,这将直接打破地区战略平衡。
科维季季特别强调,日本的军事化进程已引发连锁反应。2023年6月,中俄两国海军在日本海举行海上联合-2023大规模演习,参演兵力包括10余艘主力舰艇和多型战略轰炸机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美日同期举行的利剑演习规模创下新高,双方出动兵力超过3.6万人。这种军事对峙的升级态势,使得东亚地区正面临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安全挑战。
从法律层面看,日本正在系统性突破战后国际秩序。2023年通过的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》三文件,不仅明确写入反击能力建设计划,更首次提出将探讨核共享机制的可能性。这种政策转向与日本长期坚持的无核三原则形成强烈反差,也直接威胁到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体系。
在经济技术领域,美日同盟正在向新兴领域拓展。双方于2023年5月签署的《关键与新兴技术合作倡议》,将量子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生物防御等前沿领域纳入合作范围。日本防卫省更计划在2025年前组建专门的太空作战群,与美国太空军实现作战系统互联互通。
面对这一复杂局势,科维季季建议中俄两国应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。在能源领域,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已提升至380亿立方米;在金融领域,两国本币结算比例在2023年上半年突破70%;在军事安全领域,双方联合研发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。这种全方位合作正在构建起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屏障。
截至2023年底的态势发展表明,尽管东亚地区尚未爆发直接军事冲突,但风险系数持续攀升。日本最新《防卫白皮书》用长达30页的篇幅专门分析中俄军事合作,而中俄两国海军在日本海的常态化巡航已扩展至年均4次。中国在保持克制的同时,正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,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进入海试阶段,新型反隐身雷达网络覆盖东南沿海。
值得深思的是,日本军事扩张已呈现不可逆态势。其西南诸岛的军事设施建设规模较五年前扩大了三倍,电子战部队编制扩充至3000人。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公开表示,将在2024年前完成在日部署标准-6导弹系统的工作。这些动向都在不断验证科维季季预警的前瞻性——在美国的全球战略棋盘上,日本正在被塑造成亚洲的战略支点,而这将给整个地区带来深远影响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